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曾来德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上知者不移

2012-02-29 17:07:26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顾柯红
A-A+

  能真正懂曾来德先生的人不多。

  ——这样的断论不仅仅是缘于书画界对于他有众多非议与争论,也不是想证明我懂他。而是因为一个探索者,一个艺术殉道者在某个阶段的必然结果。“下德得到民众的赞许,中德获得他们的钦佩,上德则不获理解。”(培根语)

  对于他的好评,多以“天马行空”来形容他的思想及艺术创作,或者引曾来德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是“塑我毁我”。而从这些词汇断语中其实不难归结出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结论——他是一个创作者。而真正的“天才创作是并不服务于任何有用的目的,诸如音乐、绘画、诗歌、哲学……它们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叔本华《论天才》)而恰恰也正是这些无实际作用之物才称得上创作,艺术创作就是传达一种不可言传的东西,挖掘那种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你也看不到的东西。“只有这些作品才是因为自身的缘故而存在……在享受这些作品时,我们会心满意足,因为在享受的过程中,我们从那沉重的、全是需求和匮乏的浊世气氛中升腾了。”(叔本华《论天才》)所以,假如纯粹用实际用处或从需求的目光去评判一件艺术作品,能打高分的恰恰已不是艺术创作了。但在所谓刚性需求日益膨胀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自觉地用需求的眼光审视着任何东西,而只有真正的创作者会自觉地捕捉生命感觉中的真相。正如曾来德先生所言:“书法家的笔触可以被理解为听凭造化和揭示造化秘密的行为。”这是一种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自觉性,艺术有其自身的造化,一个艺术家不过是这些造化的载体,对于这种担当需要的勇气和付出的代价往往并不逊于一个科学探索者。颠覆地球中心说的哥白尼直到临死才公布他太阳中心说的专论,而支持哥白尼学说的布鲁诺由于侵犯了宗教神学的地位而被活活烧死。艺术革新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像莎士比亚这样被当代尊为“戏剧之父”,但在当时他不顾流行的关于悲剧喜剧的艺术教条,不但生前没得到桂冠,死后还被冷落了一个多世纪;美国《小评论》杂志因连载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控告刊载猥亵作品被判有罪。“美的探索者也像真的追求者一样,在一种时代的审美信息普遍觉醒之前,他注定要经历一段寂寞或孤独时期,甚至遭受残酷的迫害。”(叶廷芳《卡夫卡读本》导言)幸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之“小技”,派生出长期固守的闲散与某种惰性,探索者不致遭受迫害,但孤军奋战的寂寞与苍凉是总要承受的。

  曾来德先生作为一个创作探索者,如同一个身赴不归路的战士,把手中的长矛投向了敌人,即把自己的作品远远地抛在前路上,而时间只在随后才能赶上。

  看曾来德先生写字,总是执一管十多厘米甚至更长些的长锋羊毫,饱蘸墨后的笔毫提起便呈弯曲状,一般人实无法控制这样一支“惟笔软而奇怪生”的笔,而在他手中,提压蹭挫、迅疾涩迟,力可扛鼎,势如惊雷。程大利先生曾引用苏轼的诗来形容曾来德先生书画创作的态度和过程:“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遍九州。我书臆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确,见曾来德先生书写过程的人都会有同感。性情、才情,胆量、能量溢于笔端。记得一个夏季,曾来德先生与范扬先生来江南举办一个书画展,午后,来到古典园林——蠡园举行笔会。蠡园蜿蜒于蠡湖而筑,假山、荷塘、竹林、亭台,小巧却凝聚江南园林所有的韵致,相传,范蠡与西施曾隐居泛舟于此,故名蠡园。笔会在一绿树掩映的亭阁举行,推窗即是烟雨迷蒙的蠡湖。范扬先生画了几幅山水,好几个美女在一旁抻纸,钤印。画毕,叫曾来德先生写联,他抚纸思忖片刻,提起一支大长锋,书四字“一湖范蠡”,大家屏息待下联,“满眼西施”,一片哗然,掌声。

  诸如此类的逸事还有许多,可见曾来德先生是个有故事有思想的艺术家。其实,他更是一个有胆魄的艺术家,作为书法家他不仅注重书法的本体化,如其所言:“书法则因其与生俱来的非历史性而拒绝了它的时间性,从而拒绝了从外部(例如社会文化的一般环境)描述与概括的可能性,这样,书法的艺术分期也许只能从艺术家个人对书法本体的不断逼近中去观察。”诚然,他在不断逼近书法本体的尝试中总结经验收获体验。而更多的是他试图在逼近书法本体的同时更接近艺术本体,对于艺术本体而言则是无国界的,也就是曾来德先生说的文化意义上的“大书法”。马蒂斯从日本艺术形式中探寻艺术语言诉诸油画,吴冠中把中国书法中的抽象线条用于油彩的具象描述。上层艺术是互通的。于是,越接近艺术本体越开阔。这便决定了没有一个狭隘、懦弱的人可以成为艺术家!曾来德先生过人的胆识与敏捷的思考力可从他一系列的展览和活动中寻得踪迹:中国美术馆“众妙之门”中国墨艺术展、大英博物馆“墨乐”专场、中国美术馆“墨许山河•山水四季/双重变奏书画展、“坐标演进序列”现代书法集等等,不少书画家往往以其中之一的展览就能吃一辈子老本了,但曾来德先生似“胸中自有兵马万千”的将军,总在准备指挥一个又一个的探索之战。与他交谈中,总能被他对中国笔墨艺术(不仅仅是狭义上的书法国画)宏观的前瞻性所激越万分,他是努力把中国笔墨这一纵坐标与世界艺术的横坐标交融的推手,站在世界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书画作品,坚持笔墨这一中国元素,以汪洋恣肆、惊世骇俗的用笔用墨,大胆布局。

  他最喜爱“墨”字,众多展览中经常以“墨”为主题。他确实是个会“玩墨”的人。渴墨、焦墨在书法中似不经意,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千钧之力,往往焦而不枯,渴而能透纸背;在绘画中他也特别擅长焦墨的运用,直透大自然氤氲之气。而同时,他又敢于大胆用涨墨、重墨,在现代书法作品中墨的洇染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淋漓发挥;绘画中,浓重的积墨又产生油画般的质感。他对墨的偏爱与驾驭不得不让人心生嫉妒,他让我们看到,墨的气象完全不逊于油彩或雕塑,有着无尽的阐述,它的姿态和表达完全可以是世界性的。从而,传统书画与世界艺术的对话和关照成为可能。但曾来德先生始终是站在书法本位的立场来探索书法创作,他说:“书法应该有书法的立场,有了立场,才能评估原创的意义和价值。有了这个立场以后,还要敢于试错,任何创造性的东西都是错出来的,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和胆量,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环境和空间,一试错就被‘斩立决’,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原创者,永远也没有原创的作品。”正是这样坚定的立场观和不怕言败的原创精神,曾来德先生艺术探索的步伐能如此铿锵、如此引领时代。

  《论语》中言: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曾来德先生的执着也是必然的。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曾来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