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曾来德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飞白碑草——曾来德先生的又一创造

2012-02-29 17:25:5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张平
A-A+

  “飞白”、“碑体”和“草书”作为中国书法之三象,单项尝试或者任意两项组合,在古今书法实践中均不足为奇,因之泛滥甚而走向恶俗也时有所见。但近来出现的曾来德先生的一种新的书法样式——飞白碑草,却将三者揉合独出旨趣,不但在学理上成立而且还在书法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曾来德先生的又一创造和贡献。在当今书坛,曾来德先生一直被广为关注,对其书法的探讨可以说早已丰饶详至,这里仅就先生近期的这一书法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

  我一直认为,于右任先生是真正意义上把碑体融入草书的第一大家。胡公石先生受业于于右任先生多年,在书法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曾来德作为胡公石先生的第子,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家的生命自觉,研究时代审美,探讨书法真谛,一脉相承并孜孜弘扬了于先生与胡先生的艺术主张,不断地予我们的书坛以丰富和贡献,予我们的视觉以冲击和愉悦。

  2010年作品《张问陶诗》,以笔发意,意能应笔。多处笔法跳越,但点画依然峻厚,于意态奇逸神采飞动中见兴趣酣足,骨法洞达,劲拔整肃而绵和。起、落、逆、转、折、掣、伸、屈、拓、拔、行、停等动作皆以沉着痛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在毫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盘旋之,捉之拂之,纵之掣之,无论放还是收,均能笔与手合、心与情行,爽爽然若有神助。

  2011年作品《西域诗》,牵丝宽窄长短得当,转折向背气脉通联,隔行不断,通篇凝神,承接转合自然而不失内力。能于长风卷旆、游丝萦絮、流水舞荇处远相属又近无隘,能飞仙舞鹤亦能复归清新自然。观此作,细看飞白如丝发飞举,丝丝含沙夹白而不枯不燥;粗点如花朵零星点缀少女衣裙,款款生情;细点和起收笔能在谨严自然中出彩并触及神经末稍,从而拨动人们灵魂深处的那根琴弦,既有直诉心灵的果敢,又有曲折迂回的幽远回味。

  显然,先生不以在牵丝处表现丝丝露白的飞白笔法为目的,而旨在整合书法的众多元素后,成就“干烈秋风、润含春雨”的妙处;也无意于在飞白的轻重徐疾中玩弄某种技巧,而旨在水到渠成地展示书法的“能力”,即因势赋形,用一种无节奏的节律、无表演的表现来增强作品宏阔而壮美的表现张力,以期书写情怀的最大释放。

  2011年作品《王维诗》,于魏碑所下功夫之深可见一斑。精熟的草书字法与厚实的北碑笔法在其腕下自然地融通为一,纷纷纭纭,杂杂乱乱,变化无迹,却能成巧拙相生之体势浑然整一、妙趣横生。笔力之劲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悠游于虚静,点画偃仰顿挫时而揭拽照应,时而参差起伏、时而腾凌射空却能攒捉安定不损筋骨威仪。至于横画发笔仰、竖画发笔俯、撇画发笔重、捺画发笔轻、折画发笔顿、裹画发笔方等,皆旨归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攸当。此作较之传统草书更具表现力,更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更近当代人的创作心态,更善于表现当代书法的形式意味。

  二

  将“飞白”、“碑体”、“草书”三者结合,看似不难,实则不易。其一,如单字起笔或首字书写用飞白会撑不起来,不仅不能造势还显得散漫轻浮;其二,若一字多飞白会导致笔画有虚无实,缺乏虚实对比;其三,如整篇多飞白会造成松散不紧,气断而乏力;其四,若飞白笔画过长则软弱乏力不自然。毕竟刚柔相济、多用中锋、浑然一体等,依然是评价书法的主要标尺。此中奥妙,全仗书家功力才气。

  艺术不是越古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不是越复杂越好,也不是越单一越好。艺术之好,好在博采百花自酿新蜜,好在于古处出新象、于复杂中见单纯。要创造出这种既不同古也不同今的、既复杂又整肃的、既具共性又显个性的、既达到一定高度又能可持续的作品,绝非易事。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更是如此。从古至今,书体纷呈,名家林立,超越前人推陈出新都是每个时代的历史难题。曾来德先生创造飞白碑草,便是对这道历史难题的又一次勇敢冲击。这是因为:其一,很难在碑体与草体中找到同一性;其二,多处飞白的使用会撕裂二者的黏合;其三,即使三者结合也难与当今审美风尚相契合。冲击已然可贵,冲击之后还能突破自立并一新书坛之象,更是可嘉。可以说,曾来德先生不是逞一时之能体一时之快,而是踩稳立足点、契合切入点、找准爆发点,有备而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了。

  曾来德先生常说:“不存在没有源头的艺术,所以传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如何对待传统又是一个现实难题。”在他看来,书法被一种人为的“书法史”给淹没了,人们谈到书法,便是那些经验和范式的书法,而不是尚未有过的、有待创造的书法。“就连时间也成为书法艺术高度的一部分——书法考古与其自身的纯粹性被混为一谈”。当然,艺术家最后还是要落在如何继承传统和如何创新的问题上,因此,他用一句“丢掉古人就失去了文化的本源,丢掉未来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结束了对传统与现代争论带来的无休止纠缠。

  三

  从鼎彝大器、摩崖刻石,到片瓦只字和断简残纸,不管是新发现或是再认识,那种大朴不雕、大巧若拙、气象浑穆、自然天成的风貌,深深地吸引着曾来德。以魏碑为基调的笔法被其熟练地把握和习惯地运用之后,他的书法开始不断发生变化。当然,古朴、天然、博大及雄浑之气,靠的是他的艺术气格;线条的浑厚凝炼、出入无迹及其体势的拙古奇崛,靠的又是他在大格局下对细节的考究。

  无论是书艺的飞白笔法,还是古今的草书技法,以及胎息于民间的碑板残瓦,都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它们的身上闪耀着中华艺术的道行光辉。这些,不仅给了曾来德先生极大的精神鼓舞,还为他提供了现实的参照文本,使得他在研究经典、探索现代、成就风格时没有“患得患失”,而能自在地涵养书法灵魂所应蕴藉的一切,渗透进激情、活力、创造力这些现代艺术风神,最终赋予了飞白碑草思想与情感,使之变成了有灵魂的文字。他把别人当作陷阱的地方当作书写的开始,化腐朽为神奇,一步步迈上了一个个书法新境界,改变、完善着自己,也开导、拯救着别人。

  艺术的成熟,风格的形成,首先要考量书法家的风度品格,其次要考量书法作品的风骨格力。我们无需着意去猜度曾来德先生是否有意于飞白碑草的创立,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其所处之碑学振兴后的独特历史时期、其艰苦的书法探索历程及其用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情的艺术方法,就可以知道,他注重的是从自己的内心去感悟和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素养,并以不断战胜困难、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来创造真正优秀的书法作品。

  总之,创造并成就这种新的书法样式——飞白碑草,在曾来德先生实属水到渠成,是一种自然外化,是一种历史必然。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曾来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