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曾来德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请看作品

2014-07-03 14:09:4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马啸
A-A+

  对于那些认真阅读曾来德作品——每一件作品——的人来讲,我的话是多余的。

  真正的作为人类精神表现形式的艺术,其含义是不可穷尽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才不止一次地对这些形状各异的线条及由这些线条构筑而成的图式进行读解。当然,笔者把这种读解合理性问题的评价之权力充分留给每一位读者。

  事实上,作为两个知己,笔者与曾来德之间的相似性极少。除了两人都坚定地信仰艺术、对生活怀着一种真诚外,其余的一切几乎都是背道而驰的:他是军人,我是平民;书法是他的专业,而对我来讲只是业余;其尤善言辩,颇有演说家之气度,而我则常常怯场,常有灰溜溜的感觉;对于生活、事业,他敢想敢干,(在我印象中)几乎没有他办不成的事,而我则往往瞻前顾后,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想办的事十有八九泡汤。即使对于艺术,我们之间也常有分歧——笔者时常感觉这位老兄有点“走火入魔”。然而,对于其多数作品,回过头来细细品味之后,笔者却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就好像品尝那些出自他之手的麻辣味极重的川菜一样,尽管入口的一刹那有点受不了,但过后却有许多许多的回味。

  在书坛嗜“清淡”味的今天,曾来德“烹制”的这一道道“川菜”确有点让人不好受。不过,人们不妨调换一下口味,就像吃惯筵席的人需要来点家常菜一样。当然,对于“麻辣味”,初上口时免不了要出汗。但医学上有些说法:出汗有益于健康。

  显而易见,曾来德走的并不是一条温文尔雅、四面调匀的传统文人书法的路子——尽管其作品中有一部分是隽永秀逸的小品,这也许是读者最为喜爱的一种——人们也许可以指责他的一些作品不够含蓄。但书法史证明,“含蓄”并不等于“有内涵”,否则皇帝老儿康熙、乾隆等人的呆头呆脑的御笔就成了艺术杰作。酣畅淋漓的汉简墨迹也无须现代人如此钟情了——看一件书法作品是否有内涵、有魅力,首先应看其线条是否有力度、有自然韵味。

  人们在谈论艺术功力时,常将其与楷、隶等较匀整的书体结合在一起,似乎创作行、草书作品无须扎实的基本功。因为他们似乎从不向那些只会写楷书、隶书,而笔底行草书极为糟糕的书法家提出功力要求。但我想问问,没有功力的人(比如说曾来德)是如何写出这些灵动、丰富的线条的?而那些功力很深的人又怎么会常常出现僵硬、乏味的线条的?

  在艺术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当然是件好事,但对于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这只能是一个不现实的梦想——事实上,即使在书法鼎盛的古代社会,这类人物也极为罕见。我们若能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将一种(至多两种)书体锤炼得精到一些也是十分难得的了。如果能在一种书体内不断翻新艺术样式(风格)更是难能可贵了。毫无疑问,在行草书内,曾来德作品的样式应算是多的。

  我曾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说过:我最佩服曾来德的一点是他不单纯为参加书法展览而创作,他有自己的想法、追求。他的创作正是为了实践他的那种想法、追求(这种想法与追求,在本书收集的他的那些作品中已表现得相当充分了)。因此,我觉得,我的艺术实践活动,对于当今书坛增加某种“自觉程度”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青年人,曾来德心中明显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激烈地涌动着,需要“吐露”一下才能轻松起来。他的大部分作品即是他将心中之物“吐露”出来的结果。在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理应归属于“现代书法”之范畴。据我看来,在今天书坛,有如此质量之“现代书法”作品并不多见。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充分展示了线条这个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基石的丰富性和多变性;二是重新分割、组合了有限的空间,从而使作品的意味从单纯的线条本身扩展到全部空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既有传统书法的内涵,又有浓烈的现代意识。这两点,每个潜心阅读作品的人都会体会到——这是作者以现代精神重新审视、解释传统艺术的一次有益尝试。

  或许,在当代书法的发展中,曾来德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消逝中的一个点;面对他的作品,你完全有权利说:“不!”

  但我还是希望您再认真看一看作品本身,即使您已经看过多次,即使在您眼里到处都是缺陷——毫无疑问,曾来德的创作(如在用笔、结体等方面)有不少失误之处。

  祝你胃口好!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曾来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