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曾来德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探索·原创

2014-07-03 14:42:2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李义兴
A-A+

  曾来德的书法创作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探索性;一是原创性。

  曾来德是一个永不疲倦的探索者。和一般书家不同的是,他不是把力量集中在一个钻头上,向着一个地方,直到打出水来(且不论水质如何),然后就那么守着。曾来德是多方面出击。他的探索的范围之广,他的审美眼光的视域之宽,他的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口味”的追求“张力”之大,在当代书家中是突出的一位。他一直在试验、摸索,在探求着笔法变革的可能性,线条尽力变化的可能性,构成和布局不同于既成模式的可能性,选取材料以对书写内容起到更为理想的烘托效果的可能性,形式突破的可能性,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可能性,等等。

  人们以惊讶的目光关注着这位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书法家,谁也难以预测:他到底能够走多远?

  起码,面对曾来德的书法,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传统与创新的关系问题,不得不深入反思关于书法的本质问题。

  曾来德是聪明的,他没有把几千年的传统当做因袭的包袱。每一位书法家其实都是一个长途跋涉的艺术朝拜者,如果你身上的负重过于巨大,毫无疑问,你的前进只能是蹒跚趔趄。曾来德不是这样,他只苛刻地选择那些对于他来说最为有用的东西,然后把那些他认为是“搭配”或“附加”的“次件”全部抛掉;或者是将那些多余的“水分”拧干,只留下高浓缩的营养。所以他的前行叫人觉得快捷、迅速。或者说,在与其他人相同的时间段内,他走得更远,他观赏到的风光更旖旎,获得的信息量更多。

  曾来德似乎无意于在全国性大展大赛中占据一席之地,对许多人趋之若鹜的大奖什么的更是不屑一顾。有的书家,他的创作,就为大展大赛做准备,呕心沥血、绞尽脑汁,花样翻新。而曾来德似乎不为外界的光怪陆离所动,他就在走自己的路,心无旁骛。他也有欲望,也有冲动,他的强烈的冲动和欲望看起来就是永不疲倦的探索,永不懈怠的追求。也许他难以结出一个一般人所理解的“果子”,一个足以使他混饭吃、换钱花的“看家本领”。他的目的,他的价值就体现在“毁我塑我”,永不满足的探索之中。也就是说,曾来德书法艺术的价值体现在他完整的探索过程中。他不追求完满,也不追求成熟。他的兴趣,他的快意,他的昂奋和愉悦,就在那永不间断,兴味无穷也奥妙无穷的探求过程中。

  曾来德从不把自己装扮修饰成一个雅士,一副清高莫测的样子,使人敬而远之。他本本色色,天真烂漫。他的书法亦如此。你可以认为他某些方面不成熟,某些作品太离谱,有些地方不免弄巧成拙,但这就是曾来德的真实,或曰真实的曾来德。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书如其人”吗?现在找一找,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打上自己鲜明的标记,本真的标记的书家有几位?我说,一个真实的坦然的缺点,要比十个虚饰的、造作的优点更靠得住,更令人愿意接近。

  曾来德书法创作中的探索性格造成了他的另一个特点:鲜活、生动的原创力。

  曾来德对线条的质地、线条的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特别重视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尽管这种纯粹偶然的效果常常是难以有意识地予以把握。书法中的偶然效果令人感到新奇,耐人寻味,给人以鲜活感。但一般人,对创作中所出现的这种有意味的偶然效果虽心向往之,却往往于它的倏忽无常难以把握而只得听之任之,任其自生自灭。曾来德的努力,是使书写中的“偶然”成为“必然”。为了取得这种“必然”,他创造了使之成为现实的“环境”和“条件”,这就是他不拘一格的择笔,不拘一格的执笔和不拘一格的用笔。什么“笔笔中锋”,什么“笔竖腕正”,在曾来德那里统统不作为主宰的身份出现。只要创作需要,他可以三指捻笔,也可以伸开偌大个巴掌,一把把笔管全攥着,然后把手臂长长伸出来,自由运用。还有侧握、四腕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他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毛笔毫端的各个锋面,在各种角度、力度作用下所造成的不同效果。正是由于他有意创造的这种不同于常人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使得他在长期的大量的反常规磨炼中逐渐地掌握了在一般人那里常常是“偶然”才能出现的奇妙效果的规律。也就是说,在一般的书家那里只能偶然产生的非常效果,在曾来德这里却日渐成为一种“必然”,而一旦这“必然”成为他得心应手并日臻成熟的“新式武器”,那么他从传统中所蜕变、提炼、升华出来的这一独特“语言”必然是全新的。他的这个蜕变和升华不是对传统的小修小补,而是一种极具广度和深度的变革,而且它只属于曾来德一人所有。

  曾来德作品中的原创性便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原创性是一种极其生动、极其鲜活,也更令观者怦然心动的审美体验。它没有因过于成熟而必然产生的令人发腻的感觉,也没有因过于完美而容易导致的甜俗、油滑。后二者虽也是一种高度但却往往失去了令人回味、引人遐想的余地——花开到了十分,反而没有它刚刚含苞欲吐之时能够给人以期待和遐想。应该说,书法作品中的这种原创性才更为接近中国古代书论中所评介赞赏的那种书家的本真精神和创作活力。南朝梁袁昂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衰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董其昌评王询《伯远帖》云:“潇洒古谈,东晋风流,宛然在眼。”都是指书法作品中所展示的那种有生命活力的原创性。再如宋代有人评价张旭草书:“方其洒酣兴来得于意会时,不知笔墨之非也,忘乎书者也。反而内观,龙蛇大小,络络其中,暴之乎乘云气而迅起,盲风异雨惊雷激电,变怪杂出,气蒸烟合,倏忽万里则放乎前者,皆书出。岂初见于毫素哉!”李白的《草书歌行》赞怀素草书:“吾师醉后倚绳床,须叟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这自然有文学夸张,但这种夸张首先是基于书法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给诗人和评论家以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并由此激活了他们的评论思维和文学创作思维才产生的。

  曾来德作品中的那些生机昂扬,蓬勃鲜丽的原创品格能够激发我们的欣赏遐想,启迪我们的审美活力。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曾来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