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曾来德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曾来德:面对传统的悬剑

2014-07-03 16:14:1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马啸
A-A+

  传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河。

  因此,当三十六岁的曾来德以其饱含激情的三寸长锋羊毫给温文尔雅的传统文人书法抹上颇具“刺激力”的一笔时,我们不必过分惊慌,因为变革者终将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在甘肃及国内不少地方,曾来德的名字对于那些爱好写字的人来讲,就像其作品一样具有某种鼓舞作用。这倒不是人们都理解了他那异乎寻常的艺术实践的真正意义,而在于他开创了甘肃乃至整个西北书法界的几个第一:

  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作品展;第一个在北京举行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第一个被中国书协机关刊物《中国书法》杂志专题介绍;第一个出版大型个人作品集,而且他的那部《曾来德书法》也是目前国内在世书法家出版的规模最大、印制最精良的个人作品集。

  不识曾来德的人或许以为他是一个魁梧大汉,然而非常“不幸”,这位常使墨池激起汹涌波涛的军中墨客生就一副白面书生的脸孔,就连自己也常自嘲“有女子气”。但是,只要他一开口或者一操起毛笔,就即刻会显出“丈夫气”来:开朗大度,不拘小节。

  他生在四川蓬溪县的一个小山村,雾漫云绕的巴山蜀水给了他生命的灵性,20年的西北军营生活又给了他艺术的冲动。然而,艺术——真正有活力的艺术,最直接、最内在的动力存在人的心灵深处。

  ——“我的每一次艺术实践都在捕捉一种感觉;我的每件书法作品都力图表达一种特定的感觉。”当曾来德如此表达自己的艺术观时,他分明已将自己的创作化作了一条瞬息万变的“赫拉克利特之河”(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感觉如同流水;没有重复的流水,也没有凝固的感觉。因此,建立在此种基础上的艺术也必定变幻莫测:与先人不同、与时人不同、与旧时的自我也不同。

  阅读曾来德的作品,我们的感觉正是如此。

  书法,它那具有三千年积淀的丰厚传统,对于“创新者”来说,无疑是一把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轻举妄动,即刻会遭粉身碎骨之祸。然而,悬剑下的曾来德却异常从容、镇静,他凭着早年学到的扎实传统功夫——这种功夫曾使其导师胡公石先生很是得意——在铁铸般的传统园地内开垦着自己的领地。

  曾来德似乎在承袭声势浩大的清代“碑学”运动之余韵。

  引导他迈上书艺之云梯的第一位精神导师是近现代碑学大师于右任,接着便是清代碑学巨子康有为。很快,曾来德又得寸进尺,将艺术触角伸向了汉魏晋唐,从那酣畅、率意的简牍帛书、写经残卷中寻找灵感,同时又大胆拿来现代艺术的构成法则。逐渐地,他作品中圆润的中锋笔触被恣肆而丰富的中、侧、偏锋相间用笔所替代,排列有序、匀称流美的章法被多变的全方位、满构图布局所替代。而且,在他的不少书作中,侧、偏锋的幅度被增大到前所未有地步,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也被打乱。所有这一切,曾来德只用一句话来解释:为增强艺术效果。

  在此,我们不必细说曾来德的得失,但中央美院原副院长朱乃正的评语无疑具有参考性——“他的用笔翻开了新的一页。”曾来德的书艺,也曾使王朝闻兴奋不已。三年前,这位当代著名美学家率中国美术代表团出访日本时,亲携其三件作品馈赠给东瀛画坛巨匠东山魁夷等人。

  或许,在当代书法发展长链上,曾来德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但作为一名真诚的书法探索者,曾来德以自己的实践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艺术应是人的自然天性最纯真、最充分的流露,艺术应该成为人返回自身的桥梁。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曾来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